欢迎访问 四平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官网!

教学科研

​实现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转变专题讲座

作者:侯莉     来源:四平市教育学院     时间:2007-04-12

       2007、4、12教务处组织全体教学人员进行集体教研,请四平市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办公室副主任候莉讲《实现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转变,促进职业技术教育教师的素质提高》专题讲座。会后,结合本学科实际进行了分组研讨,候莉讲座具体内容如下: 
实现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转变 
促进职业技术教育教师的素质提高 
四平市教育学院 侯 莉

各位老师下好: 
  很高兴能在我们学院职教部李玉山主任的热心推荐下,承蒙贵校友情邀请,今天来到职教中心和大家一起度过,我感到很荣幸。做为本地区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深感受到,一职在以杨校长为首的领导班子和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开拓出一片崭新的天地,为我市职业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下面就职业教育改革共性的纲领性的知识为专题和大家共同交流探讨,希望大家批评指正,多提出宝贵意见。 
  前言:新世纪之初,我国建国以来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在新课程推进中,尽管我们遇到了重重阻力,尽管中考、高考对其有一定的影响,但经过几年来艰苦的实践,我们已欣喜地看到广大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正在不断得到加强。今年我省、市将启动高中新课程改革,它标志着新课程改革已逐步走向深入,相信它必将整个教育及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社会体制正在转型,全球化速度不断加快,知识经济形态日益崛起。面对这样一个充满变幻、不断进化的时代,职业教育作为与社会经济相连、相交的一项事业,其课程必须做出与之适应、与时俱进的改革。 
  对我国职业教育现状分析: 
  1、受精英教育、应试教育影响,职业教育还存在着生源困难、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不够,经费投入不足,所有这些都归结为社会对职业教育认识不到位。社会上仍相当普遍地存在鄙薄、歧视职业教育的思想,职教的社会认知度仍然很低,很多人在内心看不起职业教育,认为“上职校的是差等生”、“低人一等”,千方百针地争走高考的“独木桥 ”,上职校往往是无可奈何的最后选择。长期以来我们社会把“白领”和“蓝领”当作两类不同的社会群体,两者之间差距很大。一个有着可观的收入和令人羡慕的社会地位;另一个却是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低,人才观重视的是高学历。我们曾经片面地理解“尊重知识”,形成了“重学历、轻技能”的社会偏见。其实人才是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科学家、政治家、教师、医师是人才,有着丰富实践经验、在某一行业里做得特别好的也是人才,劳动一线职工中也拥有大量的人才。只有人才观转变,职业教育发展才能走出困境。 
  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可我们面临的现实是优秀的职业技术人才供不应求。 
  前不久,长沙某大型企业集团月薪五千元人民币招不到技术工人的新闻,一度成为百姓议论的焦点。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难、毕业即失业一直是摆在众多学生和家长面前的一道难题。全国人大代表、长沙市市长谭仲池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部地区劳动力密集企业比较多,很多企业在招收普通的工人即“技工”的时候比较困难,究其原因是受到过正规职业教育、有实践经验的人比较少,而企业需要的正是一些上手快、操作能力强的员工。目前,全国城乡每年有1000多万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入高中,数百万高中毕业生不能升入大学;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每年有上百万名大学毕业生不能及时找到工作。而社会对各类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却很大,近些年来一直供不应求。 
  2、发展不平衡。国外强于国内,我国南方强于北方。西方很多发达国家,10年前就已经实现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渗透和沟通,谈化了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的差别。就是说,读完职业教育学校以后也能上普通大学,上完普通大学以后也可以去读职业教育。但我们国家的情况是,大学毕业后去读职业教育是比较容易的,但是职业教育向普通学历教育的过渡就比较难。 
  3、职业教育发展的春天将会到来。2005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其中明确规定: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努力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质量等等一系列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决定。这个决定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2006年11月23日,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中国职业教育振兴论坛上说,“十一五”期间,中央政府投入140亿元专项资金,进行实训基地、县级职教中心、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高水平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等“五大项目”建设,争取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年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年招生达到300万人左右,占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比例保持在一半以上。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这是一项重大变革和历史任务。”温总理的讲话使职业教育成为今年“两会”上的一大亮点。在“两会”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职业教育改革不仅来自于外显的技术、市场、体制等因素变化所导致的外在压力,而且来自于作为理论、观念、思想方法等文化因素变化所导致的内在动力,对职业教育教师而言,要实现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转变,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以不断适应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 
[NextPage] 
  一、实现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转变(知识观、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四方面) 
  (一)   知识观 
  迈克尔.波兰尼在其著作《个人知识》中曾说过“我们所认识的多于我们所能告诉的”。他认为,在知识领域中,有一部分知识是不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的方式清晰地表达同来的。这些知识具有不可言传性,是一种“缄默”的知识,是一种“个人知识”,而这些知识对一个人的职业能力发展来说,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来说是同样不可缺少的。因此,在职业教育中,我们不仅要关注那些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的方式清晰地表达的“显性知识”,还要关注那些不可言传的、具有不可传递性的“缄默知识”;不仅要关注范围广泛、具有共通意义的“共通知识”,也要关注那些具有地理、情境局限、富有乡土或个人特征的“乡土知识”;不仅要关注学生通过记忆、理解所接受的以“间接经验”为主的知识,也要关注学生通过体验、探究、建构而获得的以“直接经验”为主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具有更为完整的课程意义,才能更好地反映职业生活所涉及的知识结构,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 
  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应立足于知识观的转变,不仅要在专业实践、专业实习的过程和阶段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而且要在文化素质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及课程架构上使学生通过体验、探究、参与活动而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缄默知识”,获取更多的“个人知识”。 
  (二)   教育观 
  (1)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要求职业教育与之相适应,以培养出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有文化、有技术、有道德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尤其是在社会经济走向开放化、国际化的今天,重视培养和开发职业学校学生的品德素质、智能素质、身体素质、劳动素质、审美素质和心理素质就显得更为重要。(2)市场经济确立的同时,也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要求劳动者诸方面素质都能得到生动、活泼的自由发展。或者说,市场经济需要的人才既要有一技之长,又要是各种素质和谐发展的劳动者。(3)市场经济是与竞争相伴而行的,这就要求劳动者具有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需要劳动者自主、自立、自信、自强的品格;一句话,需要个性的张扬。 
  教育始终指向人的发展,在人的潜能向人的现实素质生成的过程中,课程起着中介的催化作用。当我们对过去的职业教育课程进行反思的时候,那种催化的功能和作用有些让我们振奋,也有些让我们失望,更有些让我们醒悟。当职业教育单纯以个别技能的高低来评价学生,是不是限制了人的个性发展?当一个专业总是固步自封地用一种模型打造着学生,是不是阻碍了人的个性发展? 
  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必须高度重视人的解放,解放人的思维,解放人的灵魂,解放人的个性,解放拥有个性和潜能的学生。唯有如此,课程才是与学生的发展相一致的,也才是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相一致的。 
  可见,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必须树立新的理念:课程要首先指向人的发展。指向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张扬。在这个前提下,使课程满足不同职业的需要。即使是服务于某种行业的学校,也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各种素质的和谐发展。人是有职业的,但是,这种职业角色是属于社会的。只有从社会的总的要求来评价职业角色,才能将我们的课程改革引向社会发展所期望的人才目标,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 
  职业教育是一种生成人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活动,是把未成熟的主体培养成成熟主体,把缺乏职业技能的主体培养成某些或某一职业、岗位的工作主体的活动,是把人培养成面向未来职业生活主体的活动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目的(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而人的主体性则是人之为人、人之为职业人的本质属性,因此,尊重人的主体性,发展人的主体性是职业教育活动中的重要问题。著名的德国文化教育学派代表人物斯普朗格曾经指出,教育的目的是从生命深处唤醒人沉睡的自我意识,将人的创造力、生命感、价值感唤醒。职业教育过程不仅要从外部解放成长者,而且要解放成长者内部的力量。“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 
  职业教育中的人格唤醒、人格塑造与职业能力的生成并不矛盾。人的职业技能的形成过程不是单纯的外在行为动作的习得、巩固、强化的过程,而是一个充满心智活动、充分个性展示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有效性取决于人格引导下的主体性发挥的主动性与有效性。因此,职业教育课程的改革必须体现主体性教育的基本理念,应当把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唤醒学生的主体性、完善学生的人格个性与发展学生职业认识的悟性、职业技能习得的协调性、职业素养的创生性有机结合起来,必须改变传统的职业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寻求与人的成长机制匹配的活动方式,其中包括体验、感悟、交往、探究、反思、创造等。举例:《当今青年择业的主要标准》,兴趣成为择业主要动因。 
  (三)、课程观 
  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应当以学生职业素养的生成与人生发展为核心展示课程的价值,建构课程的要素。 
  1、 职业教育课程是学生以经验为基础的理解、体验、探究、反思和创造性实践而建构的活动。职校学生也是具有主动能动性的个体。尽管其生活经历短、职业认识涉及范围小,但他们绝不是一块门板,应当以人类长期积累而成的社会生活经验和丰富多彩的个体生活经验为内容进行课程设计,组织课程活动。 
  2、 学生是课程的主体,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创生者。课程是学生为主体所进行的富有建构意义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形成双边关系,以主体性互动同建构民主、平等的课程运行秩序。教师和学生在民主对话、平等交流、相互切磋、共同探究的过程中创生课程的意义,进行课程的实践,实现课程的目标。职业教育课程正是以学生为实践主体的课程。在基本的素质课程教学中,学生依据其已有经验和基础,在丰富主体内涵、内化学习内容方面体现出主体性;在专业的实践课程学习中,学生以其自己特有的思考、特有的方式去与各方面的因素、人员打交道,去不断形成认识对象、操作对象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从而突显出主体性;在专业实习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际的、相对独立的职业活动,可以通过实践的回顾和反思,不断地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个别回到一般、从过程的感受到成功得失的分析,进而巩固、强化所学职业技能,从而显示出主体性。由此,职业教育的课程展开的全过程是学生作为一个主体进行一系列生命活动的过程。 
  3、课程应该是开放的和舒展的。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制度。职业教育课程应当体现一种开放和舒展的课程观念。它应当在相应课程标准的引导下,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自然环境、市场境况的动态变化以及技术的最新发展等等影响课程要素变化的实际情况,确定课程内容的深度、长度及其形态;应改变那种整齐划一的课程配置理论,使项目课程、模块课程、微型课程、活动课程等课程形态出现在法制化的课程结构中;应加大课程的留白,使地方和学校、教师和学生在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确定、任务分配、时间安排、成果规划等方面具有较大的自主空间。这样,它可使课程对学生的发展性作用、适应性特征得到更好的落实,课程内容确定和课程实施过程中那些丰富的教育因素不再丢失,使那些更具有生活意义、能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课程更易生成。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应该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头戏。尤其是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并存的今天,探讨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毋庸置疑,国家课程要由国家组织人员来开发;地方课程由当地有关部门组织开发;校本课程由学校进行开发。这里,我们强调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更具有实效性。因为,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贴近社会生活的实际,有利于发挥职业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比如,一个旅游城市的教育,就必须开发旅游课程;一个电子工业城市,就必须开发电子科技课程;从而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服务。例如,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职业技术学校以市场为导向,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是“中国家具制造重镇”、“中国家具材料之都”,学校注意结合当地“家具”这个经济产业的特点,科学设置专业,着力打造以“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龙头的专业品牌,辐射其他专业,成为一流的学校,适合学生发展与就业。 
  (四)教学观 
  由单向传授的教学观转向互动共建的教学观 
  过去,我们总是将课程与示波管视为一种线性关系,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实体和内容,它规定学校“教什么”,教学是学校的过程或手段,它规定学校“为何教”。课程规定了教学的内容和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之前情境之外设置好的,教学的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这样,教学成了课程的下位概念,课程的改革似乎与教学的变革无缘。而现代课程理论认为,课程与教学是一个内容与过程,目标与手段相互作用的统一体。课程改革的理念必须将教学纳入统一体中,形成整合的“课程教学”理念。因此,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设计离不开课程与教学关系的重新建构以及相关教学观念的更新。 
  1、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交往活动。单向度、统一性、标准化、认知主义是传统教学的主要特征。随着当代教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教学活动不仅是教育主客体完成双边活动的教育学过程,也是师生交往、互动的社会学过程。这种交往和互动是学生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必要基础,也是学生认知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应当重新认识教学过程的本质,重塑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如在相应的职业实践、职业实习中,教师不再是“教”师,而是“导”师,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去尽可能地尝试进行确立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相应岗位任务,内化和固化职业技能,完善职业素养的过程,并引导学生总结评价和反思活动的过程与结果等。所有这些,都不是教师包办代替,而在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过程中,教师提建议、提线索,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工具,提供必要的教学服务。学生的实践和实习中,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有时候教师不再以个体的形式出现在职业实践活动过程中,而是以“导师组”、“教师群体”出现,其形成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等,这种多重的交往关系使职业教育活动中的人际交往、人际互动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现实意义,更容易促进学生交往、合作、互动、责任感等方面良好能力的雕塑和发展。 
  2、教学是以理解为基础的并采用多元方式建构生活的过程。教学不是游离于生活世界之外的社会存在,而是与生活融为一体的社会现象。学生学习的历程与教师教学的历程都是个体生命中的一组成部分,是人的经验世界的基础,是一定时期特定个体的存在方式。而且,这种历程是一种理解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网络学习等方式学习的过程。 
  职业教育课程比较典型地反映了多元学习方式的整合。职业教育就其内容或活动的特性来看,有体验性学习、参与性学习、观察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设计性学习、操作性学习等;从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活动方式来看,有查阅资料、共同探讨、参观访问、角色体验、方案设计、实践操作、交流评价等,形形色色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构成了色彩斑斓、五光十色的生活,从而更容易使学生感悟职业教育中学习生活的真谛,领略人生的意义。 
[NextPage] 
  二、 职业技术教育教师的素质 
  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中,明确规定把德育教育发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突出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举例:《送水工成为老板》,很多名人起家成长的例子,因为他们身上具有常人没有的品质。 
  职业技术教育所要培养的是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开放性、竞争性、创造性高素质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职业技术教育必须要适应市场的需要,培养出的人必须经得起市场长久的考验,才能更好地为市场经济建设服务,才能在竞争中站住脚。这就是要求我们职业技术教育教师必须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现代化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 
  职业技术教育教师自身素质的特点 
  第一,  实践性。要求职业技术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动手动脑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自身的操作能力,从而激发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她)们的技能能够满足实践的需要。 
  第二,  变通性,即灵活性。要求职业技术教育教师及时了解企业、市场发展对各种人才的要求,并迅速掌握其相应的教学知识。 
  第三,  超前性。职业学校有没有活力和发展前途,这要看学校有没有超意识。超前性对顺应市场竞争和教学技能的转型十分必要,让自己的教学思维超前于社会需要,是现代社会对职教教师的一个基本要求。 
  与上述特点相适应,职业技术教育教师应提高哪些自身素质呢? 
  1、 职业技术教育教师应具备高度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 
  教师是教书育人的,其思想、言行、习惯等,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因此,职业技术教育教师应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强烈的爱国之情,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勇于探索真理,强化垂范意识,热爱并献身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热爱和尊重学生。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教给学生如何求知,如何做人。根据职业技术教育自身特点,要求每个教师既能遵循教学规律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以能适应市场的规律,把竞争意识,效益意识引进教学中,从根本上转变自己的人才观点和教学观念。 
     2、 职业技术教育教师必须具有广博深的科学文化素质 
  广博精深的科学文化素质,一专多能是职教教师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最基本的素质。主要包括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和美学知识等。现代科学知识的高度综合和高度分化的趋势将更加明显,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也将日益加强。作为一名职业技术教育教师,如要只懂某一学科的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需要,而必须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全能型教师。具体地说,“全能型”是指教师既会教学,又懂得教育,又能进行科研。从教学方面来讲,教师应是一专多能,能在某一学科有较深的造诣,又能从事相邻学科或相关学科的教学。从教育方面来讲,教师不仅本身要有较强的自律性能和责任心,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成为教育学生的“人格模范”,而且还能成为面对一群具有个性的活生生的学生的教育家;从科研方面来看,现代社会要求职业技术教育教师具有较好的科研素质,因为它能帮助教师不断地超越现有水平,更快地,批判性地选择吸收新的教育理论,避免简单的模式化教学,从而全面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能型教师不仅在教学活动中容易取得主动权,而且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教师要拓宽视野,培养出的对新学科的兴趣与能力,以顺利地胜任学科的教学。 
  3、 职业技术教育教师必须具备全面创新的能力素质 
  当前,各级各类教育普遍推行创新能力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职业技术教育也不例外。适应创新能力素质教育,现代职业技术教育教师必须具备下列基本能力:具体感受的能力、思维观察的能力、抽象概括的能力、积极实践的能力、科研的能力等。也就是说职教教师应注重扩展能力的培养。“扩展能力”是近年来国际社会普遍重视的一个问题,它是指非常灵活地适应科学技术和时代迅速变化的综合性能力,主要指信息处理能力和创造能力。在现代职业技术教育教师的能力素质中,“扩展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科教兴国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一条必由之路。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推进现代化的建设新阶段,经济要上一个新台阶;教育要上一个新台阶,归根到底是教师的素质要上新台阶。每个职业技术教育教师必须明白自己身负的重任,及时调整自己的轨迹,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素质,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再次感谢贵校领导的盛情邀请,因本人水平有限,可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耽误大家宝贵时间深表歉意,但无论教育学院还是我个人而言,能为职业教育多进微薄之力是我们最大的愿望。 
  最后,祝贵校越办越好,愿在座的各位领导和老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